道德模范

当前位置:首页>道德模范>长葛大地上一面因爱而美的道德大旗!一座崇德向善的道德丰碑!
长葛大地上一面因爱而美的道德大旗!一座崇德向善的道德丰碑!

发布时间:2019-01-17

阅读次数:

分享:

1990年,他出资120万美元建起一所中学,无偿捐献给了后河镇政府。

1995年,他出资30万元设立“杨景尧文教基金会”,这是当时全省唯一一个由个人捐资设立的公益性基金会。

2015年获评“感动长葛”人物,2016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17年荣获“许昌市道德模范”称号。

……

他就是被长葛人熟知的杨景尧老先生,老先生在2018年12月25日凌晨去世,享年96岁。

老先生去世后,我市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对无私奉献的杨景尧老人表达哀思并予以悼念。小编采访到了其中的一些人士,下面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共同追忆杨景尧先生的感人事迹、高尚人格和爱国爱乡情怀。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永辉

“杨先生这面因爱而美、因爱而和的道德大旗,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提供了丰富的道德资源,起到了巨大引领作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杨先生用毕生德行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杨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他自幼受家庭熏陶,既饱读私塾,又满怀报答家乡养育情的高尚情怀。

杨先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经历了巨大社会变革,也颠沛漂泊了半生。我们追思杨先生,要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荀子有名言“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杨先生2015年高票当选感动长葛道德模范,2016年入选8月“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2017年被许昌市授予“道德模范”称号。

记得在“荣耀葛天”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杨先生说:“生活上我要求很少,吃饱穿暖足以,只要我有,只要你需要,我都可以解囊相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近几年因资金紧张,他孙子寄给他的生活费,他都用在了助学上。30年来,他捐资助学1700多万元,惠及1万多名寒门学子,近百人考取了硕士。每年正月十六,杨先生都亲自为他们发放助学金,鼓励他们发奋学习、报效国家。他是全市人民敬仰的乡贤,他的善行就像葛天大地的航标,引领着一代人崇德向善。

我们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杨先生居住在后河村一处“四知之家”宅院里。这“四知”取自东汉名臣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老人以此告诫自己做人坦荡、诚实自律。

杨先生家的客厅按照中式传统布置,墙上挂满了书法,客厅一侧是先生的书桌,他曾经在这里书写回忆录草稿、读书看报……老人每天拿着放大镜写下的回忆录里,诉说着当年在西安曾经历过的戎马岁月,诉说着退役后在台湾谋生打拼时的艰难不易,诉说着弘文兴教的初衷愿景。

与老先生交谈中,他不止一次地说:“人生的目的就是快乐,支撑我们快乐的不是金钱,而是善行义举。”杨先生坦荡心胸之中每时每刻关心的是淑君中学的发展,是济困助学,他从来没提出过和自己及亲属有关的要求。

杨先生既是道德的践行者,又是倡导者。身在异乡时,不忘生养自己的家乡和父母,将至孝转化为捐资助学的大义。每遇贫寒学子,他不但解决学费,还资助生活费。看到家乡教学楼存在隐患,他慷慨解囊承担维修费。

早在2012年,杨先生出资编纂了《中华先贤说道德》一书,收集了中华古圣先贤修齐治平的名训、处事治学格言2000多条,免费发放给市民,成为当时公民道德教育的好教材。杨先生还出资设立了公民道德奖,比“中国好人”评选活动还早了4年。杨先生是长葛大地上的一座道德丰碑,他的善举催生了一个又一个道德楷模。后河镇连续举办十届道德模范评选,先后涌现了96位后河好人;长葛涌现出时代楷模燕振昌等13个国家级模范和好人,赵枝妮等18个全省道德模范、美德少年和河南好人,入选省级以上道德模范的总数稳居全省县市前列。

我们的时代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模范来引领,杨先生这面因爱而美、因爱而和的道德大旗,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提供了丰富的道德资源,起到了巨大引领作用!我们要在缅怀杨先生的同时,把学习杨先生的品德落实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为长葛更加美好的未来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全民

老先生尽倾囊中藏,不畏鬓发苍,但求桃李茂,为后河乃至长葛市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漂泊半世,落叶归根,崇孝重义报故土;勤善一生,兴教弘文,倾囊竭诚育新人。”杨景尧老先生尽倾囊中藏,不畏鬓发苍,但求桃李茂,为后河乃至长葛市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众所周知,杨景尧先生是我市杰出乡贤,他的人生经历丰富而曲折,跨越了近一百年时间、多个历史时期,辗转于大陆和台湾等多个地方。他兴办教育、弘扬文化、奖优助学、扶危济困的事迹和功德,更是为家乡人民所铭记感念。

杨先生为家乡做的最大善事之一,就是捐资120万美元创办淑君中学。淑君中学成立近30年来,为本地培养了大批人才。

1992年,杨景尧先生放弃定居海外的想法,毅然决定回大陆定居。在投资兴建企业同时,杨先生开始筹建文教基金会。1995年,杨景尧文教基金会正式成立。20多年来,杨先生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竭力维持基金会运转,先后资助了约600名大学生,改变了许多家庭和寒门学子的命运。

市教体局局长陈超宏

“杨先生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高尚的一生,是挚爱资助事业、倾心教育发展的一生。”

杨景尧先生一生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走遍祖国山山水水,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身处大陆内地,还是旅居宝岛台湾,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始终不忘家乡父老。

20世纪90年代前后,他出资120万美元建成淑君中学,拿出30万元设立“杨景尧文教基金会”,后来再次注资56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上学。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忘我精神,是“采得百花成蜜后,只为他人甜”的大爱精神。杨先生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高尚的一生,是挚爱资助事业、倾心教育发展的一生。

在他的大力资助下,淑君中学已发展成“长葛市明星学校”和“许昌市名校”;在他的倾心帮助下,600 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600个家庭改变了命运。更可喜的是,在他精神感召下,我市涌现了一大批关注教育发展、热衷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像森源集团董事长楚金甫、黄河集团原董事长乔金岭等,尊师重教、 捐资助学已成为我市一种风尚。

全市教育系统将永远铭记杨景尧先生,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奉献三尺讲台。同时,也希望淑君中学时刻牢记杨老先生的重托,始终秉承“创全省名校”的办学理念,为家乡培养出更多优秀学子。


后河镇党委书记朱华甫

老先生兴教、博爱、无私、自律的精神将影响和激励着后河人民自强不息

杨景尧老先生溘然长逝,是后河文化教育事业一颗巨星陨落;杨景尧老先生去世,留给后河的是一笔巨大精神财富;杨景尧老先生去世,已换来桃李芬芳。

杨景尧老先生坚守初心、矢志不移。30年前,已拥有数百万美元资产的他,毅然放弃移居加拿大的机会,从台湾回到家乡后河,居住“四知之家”宅院。

杨景尧老先生特别重视教育,而且考虑得很细致。当时淑君中学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免收学费,每月发50元生活补助,每年发两套衣服……20多年来,杨景尧已为家乡文教事业捐资1700多万元,长葛近万名学子受恩惠,有600多名贫困生得以顺利跨入高等学府深造,其中有30多名学生考取了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捐资助学同时,杨景尧老先生以身传教、弘扬孝道。在台湾生活近30年,无时无刻不挂念家中的父母、妻儿。为彰显和发扬妻子孔淑君奉养双亲、抚育子女的懿德,他以妻子名字命名捐赠学校——淑君中学,让传统孝道美德发扬光大。

我觉得我们追忆老先生,就要像老先生一样尊师重教,为文化教育事业贡献点滴力量;像老先生一样不畏鬓发苍、但求桃李茂,为社会事业发展增光添彩;更要像老先生一样痴心不改,坚守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相信老先生兴教、博爱、无私、自律的精神将影响和激励着后河人民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为后河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保驾护航。


杨景尧文教基金会秘书长刘现同

“如今这支蜡烛燃尽熄灭了,但已点亮了更多蜡烛,所带来的光明将永远照耀着家乡的天空。”

我的身份很特别,除兼任基金会秘书长,我还是杨先生的家乡人、淑君中学的学生、基金会资助的大学生、杨先生的生前好友,还可算是杨先生的半个亲属。

因为有这多重身份,我与杨先生的关系也更为特殊,感情也格外深厚。

我老家在后河镇洼李村,与杨先生是邻村的同乡。最早知道杨先生的名字和事迹是在30年前,当时国门对外开放,很多在建国前旅居海外的本乡人纷纷衣锦还乡。杨先生与众不同之处是他不仅返乡与亲人团聚,还在家乡捐建了一所中学,并最终留在了家乡。

我清楚地记得,淑君中学落成时我正值小学毕业,方圆一二十里地的乡民们像潮水般拥到后河镇参观,盛况空前。面对眼前这美轮美奂的校园,大家啧啧称赞,也对杨先生的善行义举充满了钦敬。

所以,杨先生捐建淑君中学,不仅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花园式的新学校,也在家乡人心中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此后,家乡也有一些慈善人士资助教育,应该说杨先生是领风气之先者。

1994年,杨先生在淑君中学高中部设立实验班,机缘巧合,我成了实验班的第一届学生。那年春天,我病重的父亲偶然听到实验班的优厚条件,就劝我报考,将来好上大学。而我当时的打算是考中专,想早点工作让父亲安心。

就在我犹豫不决时,父亲病故了。按照父亲的遗愿,我选择了上实验班。就是这个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在杨先生资助和激励下,在各位老师辛勤培育下,我从淑君中学顺利考上了大学。

我上大学时,正是高等教育全面改革时期,当时也没有健全的助学贷款制度。我这个寒门子弟能够专心读完学业并考顺利取研究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教基金会的支持。

我上大学和研究生时期,杨先生经常给我写信、打电话,勉励我用功读书,为我解答人生困惑,我应该是与杨先生交往最多的学生。当时他住在漯河,每到寒暑假,都会邀我到他家里住一段时间。

杨先生待我像家里的一个晚辈,我曾在他家里过春节、过生日,与他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工作以后,逢年过节以及先生的生日,我也会尽可能到先生家里探望,所以说我也可以算是杨先生的半个亲属。

也正因为此,得知杨先生逝世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赶到他家里,哭着在他的灵前跪下,像晚辈亲属一样行磕头礼。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本省工作。由于离老家近,职业又是文化传媒,所以杨先生对我很器重,让我担任文教基金会的理事、秘书长。实事求是地说,由于是兼职,加之才疏学浅,境界不高,我对基金会基本上没作过什么贡献。每想及此都非常惭愧,感觉对不起杨先生培育之恩,但杨先生善解人意,从不苛求于我。

他常跟我说,只要他还健在,基金会就不会中止,将来基金会的希望,将寄托在我们年轻一代身上。众所周知,杨先生并非富可敌国,他是靠节衣缩食省下的钱,维持着基金会的运行。他以年迈体衰之躯,挑着基金会这副千钧重担艰难前行了20多年,想来真是不易。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负重前行?我想,是他对教育的信念,对文化的礼敬,对家乡的感情,对弱者的爱心,对未来的期许。

有人说,现在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很快就要全面小康了,文教基金会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言外之意,基金会已失去存在的价值。而我认为,杨先生所期盼的家乡,不仅要摆脱经济上的贫困,更要有发达的教育、先进的文化,而这种发展是无止境的,因此文教基金会的价值将永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正是凭着对家乡人的深沉感情,杨先生如同一支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周围。在他的烛照下,无数贫家子弟改变了命运,家乡的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与日俱增。如今,这支蜡烛燃尽熄灭了,但已点亮了更多蜡烛,所带来的光明将与日月同辉,永远照耀着家乡的天空。


淑君中学校长刘福宪

“我们将用好淑君中学宝贵的教育资源,不负先生所托!”

1990年前后,杨先生出资在后河村建起了一所中学,为彰显妻子孔淑君女士奉养双亲、抚育子女的懿德,特意以妻子之名命名该校交为淑君中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占地80余亩,拥有教职工80余名、学生1300多名的花园式寄宿制学校。

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之心一直是学校努力发展的重心。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师生感恩教育大会,宣传杨先生的感人事迹。为让杨先生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薪火相传,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社会送温暖,也让贫困学生和家庭感知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与照顾。

吃水不忘挖井人。每年在杨先生生日前,学校都组织学生给杨先生写感恩书信,以传递感恩之情,立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的志向。学校还组织学生定时到杨景尧文教基金会参观,感受道德风范,并把参观后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积集成册在师生间传阅。同时把“学先贤,弘美德”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实行量化考核,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的做人理念。学校还建立定期评选美德少年、十大淑女君子、美德教师、美德班主任的机制,营造浓郁的教育激励氛围,凝聚正能量,将杨老先生的美德发扬光大,传承千古。

淑君中学拥有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定会不负先生所托,为后河、长葛的教育谱写新华章,让先生的奉献在代际传承中永生!

受助学生代表杨宏钊

“先生走了,在实现了他的‘立德、立言、立功’后走了。”

我家和杨先生家隔着一条浅浅的小河,大约相距十几户人家。

听奶奶说,杨先生的婚礼,她们跑前跑后张罗过;爷爷说,杨先生去台湾的机票,是他帮忙买到的。实际上,乡里乡亲的相互帮忙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在我儿时记忆里,他可是遥远地方归来的“大人物”。

上中学时,杨先生创办的淑君中学成立,我成了第一届实验班的学生。当时学杂费全免,每年还有50元生活补助。记得我每次获奖,还会奖励20元,在当年,20元可是不小的数字,省点花,够我半个月的饭钱了。

基金会成立后,我考上了大学,又获得了杨先生资助,后来我家兄妹三人先后读大学,当时父母能力有限,若没有杨先生的文教基金会,我也许走不到今天。杨先生温暖有力的手,让我一直感念着。

先生是坚强的,一湾浅浅的海峡点燃了漫漫40年的乡思,战争不只有简单的胜利者,更多的是被时代伤害和摧折的人。但先生化思念为力量,在台湾艰苦创业,终有所成。我聆听过先生讲他的创业故事,记忆最深的是他曾自豪地说:“我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净的。”

先生是有情怀的,台湾和大陆的政治局势稍有缓和,杨先生就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看到后河的落后面貌,就创办了河南当时最好的花园式学校之一——淑君中学,他想从根本上改变家乡的教育和发展。

先生是谦和的,就像一位谆谆教导我们的长辈。一次,我和同学去看他,一晃就聊到了中午,先生留我们吃了饭,简单的米饭和两个素菜,先生吃的不多,但津津有味。他边吃边说“不能剩菜剩饭,要惜福”。

先生是孤独的。虽然先生的善举在农村是石破天惊的“奇迹”,受恩的乡亲们也个个赞美有加,但真正理解他的人,理解他思想的人有多少?方圆几百里,像他这样做的又有多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走了,在实现了他的“立德、立言、立功”后走了。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也希望我们把先生的大爱和善举能够薪火相传,帮助和支持家乡发展。

淑君中学学生代表韩涵

“我们将从杨爷爷的美德中汲取丰富营养,立志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将来造福家乡,回报社会。”

每当我走在淑君中学景色如画的小路上;每当我聆听完一堂精彩高效的课程;每当我在操场上徘徊;每当一次一次校园活动的完美落幕;每当淑君中学的红旗迎风飘扬;每当听到校歌激情昂扬的声音……我心中都会产生自豪、感恩之情,为能在杨景尧爷爷创建的淑君中学学习而骄傲。

杨爷爷生活简朴、乐善好施、造福桑梓、无怨无悔,他用毕生奉献诠释了“悠悠赤子情,拳拳报国心”的博大,“中国好人”的荣誉是对他伟大人格的肯定。

在杨爷爷熏陶激励下,“雏鹰展翅、 立鲲鹏之志,成经纬之才,行胜于言”已成为淑君中学的座右铭,我们会在淑君中学这片沃土上,从杨爷爷的美德中汲取丰富营养,立志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将来造福家乡,回报社会,以告慰杨爷爷在天之灵。

中共长葛市委宣传部 长葛市文明办 主办

长葛市文明办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