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当前位置:首页>我们的节日>【长葛最美十条路】一号路古桥段
【长葛最美十条路】一号路古桥段

发布时间:2018-06-27

阅读次数:

分享:

1976年开建,1981年石子路变成了柏油路,1995年路基由8米拓宽至12米,2012年重新压实路基…… 1号路古桥段作为“长葛最美十条路”之一,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历史变迁,更少人知道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古桥白庄段,不到1000米的沿线经济带,每年能带来600万元收益!

“很多古桥年轻人并不知道,从董村镇到南席镇以前是没有1号路的,1976年之前那是大片大片的生产地,中间只有几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供通行。”陈故村原村支书陈丙灿说,那时小路两边的高粱叶一长起来,从中间过时还有点拉胳膊呢!

陈故村是1号路古桥段穿过的主要村庄之一,陈故村涵盖白庄、欧庄、郭庄、辛庄、肖庄、李庄、张庄7个自然村,其中紧邻1号路的白庄,是1号路古桥段发展变迁的最好见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要想从董村往南席走,老路线是从董村高车贾村过来,经过古桥黄岗村、古桥村、曹刘村,再绕到魏庄村。”陈丙灿告诉小编,以前去哪儿都不方便,不仅交通方式落后,还要绕不少冤枉路。


架子车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农村主要运输及交通工具,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资料图片)

六十年代末,古桥有很多人到禹州、密县等地拉煤,以供生产和生活使用,拉着架子车一去就是四五天。“现在一晌就能跑个来回,那时5天才能跑一趟,壮劳力一次能拉1000斤煤,一般劳力能拉800斤。”陈丙灿回忆,当年我也去过两次,现在想想当时确实苦,无法想象大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出去拉煤要起早贪黑,提前一晚在家烙上10多斤馍做干粮,天不亮就起床出发了。“带着烙好的馍也是想尽可能地省点儿钱,路上住干店时,会花上一毛钱把馍弄得软乎一些,茶水是—二分钱一碗。”陈丙灿回忆,路上不敢多花钱,都是慢慢熬过来的。

“最开始大家是带着钱去拉煤、拉白灰,后来煤资源比较紧张,不能再用钱买了,需要交换物资,我们会拉些玉米、木材、棉花杆等去和人家换煤。”陈丙灿说,架子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装满“等价交换物”晃荡着往西去,又驮着黑黝黝的煤块回来,路上就更难走了。

“大家拉煤的路线都需要绕路,当时就想如果这路能直着走该多好,至少能省下10里路程。”陈丙灿说。

1号路古桥段1976年开始修建,白庄段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经济,目前长度不到1000米的沿线经济带,每年能带来600万元收益!

1976年,从董村镇通南席镇的1号楼古桥镇这段开始修建,那时公社社员纷纷拿起筐篓去挖砂浆石和红石子,大人小孩“全上阵”运石头修路。

“起初大家的经济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交通优势的重要性。”陈丙灿1号路修好之后,打草、磨面等加工业逐渐产生并发展。“白庄村紧邻1号路,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开始发展经济,零零散散开始有小作坊出现,等到1981年石子路变成了柏油路,饮食、服务等行业1号路白庄村沿线开始快速发展。”陈丙灿回忆。

1995年1号路路基由8米拓宽至12米后,白庄村开始规划建设小商贸区。

“那时经济意识跟上了,都想把区位优势利用起来,大力发展经济。”陈丙灿说,在镇政府支持下,白庄村小商贸区开始建设。“小商贸区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建宽7.5米、高8米的商品房,用了大概二三年时间完成建设。”陈丙灿回忆,当时很多群众都觉着这些商品房不会有人租用,但恰恰相反,不管是个人使用还是往外出租,房子很快就租售完了。“1号路白庄段的沿线经济带,长度不到1000米,近3年每年能为商户带来600万元收益!”陈丙灿说饭店、超市、种子化肥销售点……现在沿线已汇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行业,盈利好的门店年收入多达几十万元!

陈丙灿介绍,1号路给白庄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让大家挣到了钱,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白庄人经商意识,学会了“如何挣钱”。

“1号路见证了时代变迁,回想起这条路前后发生的变化,可以说路两边的房屋树木、路上跑的车等都在变化。”

“当年修1号路古桥段时,很多人是不愿意,都说好好的生产地毁了太可惜。”陈丙灿告诉小编,修路前这一带都是农宅和生产耕地。

当时村庄都不舍得拿出耕地,镇里就通过减农业税、减轻粮食征收任务来做工作。“如果占用农宅的话就再划新宅子,尽可能让大家满意。”陈丙灿说。

“路修通后,沿线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陈丙灿告诉小编,1号路见证了时代变迁,回想起这条路前后发生的变化,可以说路两边的房屋树木、路上跑的车等都在变化。

路修通之后两边还种了树。“从1976年到现在,路旁的树都卖两次了,当年最先种的是桐树,长成之后一棵能卖300多元。”陈丙灿回忆,当年的树值钱,好树都拿去盖房作梁了。“刚开始路上走的自行车都可少,学生去县城上学骑个车都可稀罕,总是把车子擦得干干净净,停在家里时都不舍得让车子挨着地,还要用块板子支在下面。”陈丙灿笑道,后来路上自行车多了起来,又有了摩托车,再后来慢慢出现了“昌河车”、轿车等私家车。


老式的自行车多带梁,不仅后座能坐人,前面也能载一个。(资料图片)

“1985年之前,这路上的汽车很少,一天只有两三班票车,车到站时大家都是抢着上车,有时还会因为争座闹矛盾呢!”陈丙灿说,再往后票车的班次多了起来,私家车也越来越多,现在白庄135户人家,100户左右都有私家车。

道路通则经济兴,1号路沿线的村庄经济发展优势非常明显。“有时男孩子娶媳妇,挨着路的更占优势!”陈丙灿说,1995年白庄沿线规划的小商贸区发展起来后,到2000年欧庄沿线的经济也被带动了起来。

2012年1号路重新压实路基,路上的车跑得更快了。“车跑得快了,经济发展得也快了,现在白庄村小商贸区正规划提高档次,将2层楼变成3到5层楼呢!”陈丙灿说。

中共长葛市委宣传部 长葛市文明办 主办

长葛市文明办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