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市民教育>从普通车床工到长葛“大工匠”
从普通车床工到长葛“大工匠”

发布时间:2017-03-29

阅读次数:

分享:

孙金五,今年39岁,长兴办二郎庙村人。他初中毕业后在森源一干就是16年,工作之余,潜心钻研设备零部件加工,先后发明自制30多项加工设备。

2001年进入森源电气,用孙金五的话说,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靠学。那时的孙金五只会一点简单的普通车床操作技巧。森源的加工车间,对他来说,就像一座神圣的殿堂。 

从一名普通的车床工,成长为数控车床、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主力军。16年来,孙金五经历了什么样的磨练?练就了什么样的本领?让森源这家人才济济的上市公司给他授予“首席员工”称号?

□“逆袭”高学历

初中学历的他从看不懂说明书到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

在许多人印象里,从事机械加工工作,每天都忙碌在加工车间,与冰冷的机器、大大小小的零件相伴,没有什么趣味。其实,要把机械加工工作做好,最离不开的就是对工作的兴趣。

孙金五从一名普通的车床工人,到现在公司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只有初中学历的他,靠着自己对车床工作的热情,一路走来,做出了让同事佩服的成绩。

“其实,与公司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比起来,我有时候觉得挺自卑,因为自己只有初中学历,说实话,一些机器上的操作键我都认不全,更别说看懂复杂的说明书了。”孙金五说,但他坚信“笨鸟先飞”的道理,不懂如果再不愿意学,那一个人就谈不上进步了,就这样,凭借着浓浓的兴趣和好学精神,他慢慢掌握了数控机床的操作技巧,技术也越来越好,这几年,公司新引进的机床设备,投入使用前的编程工作都由他来完成。

□“华丽转身”

  阅读各种复杂的操作代码、指令符号,通篇的英文使用说明书,孙金五成功地从普通车床过渡到了数控车床

从普通车床到数控车床,跨越的是一个时代。

懂企业管理的人都知道,随着企业的发展进步,数控车床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车床,成为生产线上的主力军。

如此一来,以孙金五为代表的老一代工人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阅读各种复杂的操作代码、指令符号,通篇的英文使用说明书,对于只有初中学历的孙金五来说,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给自己充电,他收集各类资料,把各种操作代码、符号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随时查阅,工作空隙就抓紧时间对应操作,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系统学习过数控的年轻人,不会英文的他对照说明书把英语翻译成中文贴在操作键盘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孙金五补上了这一课,成功地从普通车床过渡到了数控车床。

□创新创造

自主研制了一种新的三爪自定心,将原来的效率提高了40%以上;发明用于降低材料损耗、增强刀杆强度的可装夹刀头杆,加工效率提高50%以上

对于孙金五来说,工作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饭碗,更多的意义在于,这一切的努力让他有了一个更充实的人生。

“很多人认为,加工车间的嘈杂会让一个人变得暴躁。其实不然,这些机床设备、加工工具就像我们的老朋友一样,它能帮助我们实现想法和创意。”孙金五说,打交道多了,人与机器之间也多几分默契,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才没有瑕疵。

“为啥德国的产业工人水平那么高?其实,跟人家的严谨态度和熟练程度是有关系的,每一台机器都不是冷冰冰的,更像是自己的好伙伴。”孙金五说,一有空闲,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琢磨如何改进,把效率提升上去。

在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孙金五发现由于产品是四边形的形状,按照正常的加工流程,需要用四爪卡盘加工,但四爪卡盘不规则,容易把零件夹伤,而且找正十分困难,大大降低了加工效率。

于是,通过与工友讨论论证,孙金五画图,自主研制了一种新的三爪自定心,这个三爪设备能够稳稳地将零件夹在工装里,方便快捷地找到设备的正确位置,装卸方便,将原来的效率提高了40%以上。孙金五还发明了用于降低材料损耗,增强刀杆强度的可装夹刀头杆,加工效率提高50%以上。

16年来,孙金五凭自己发明创造的30多项设备加工工装获得了我市电气制造业职工技能竞赛中数控车工“一等奖”、市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森源数控车工“首席员工”、长葛市“大工匠”和许昌市“技术能手”等诸多荣誉称号。

中共长葛市委宣传部 长葛市文明办 主办

长葛市文明办 © 版权所有